 |
蔣經國、孫運璿一同巡視十大建設之一核能電廠。(中時報系檔案照片) |
|
《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》一書的問世,使得政壇再度掀波,由於書中對一些政治人物臧否,流彈四射下話題不斷,也間接影響了年底選舉的走勢。在一片口水聲浪中,從來不曾對政治口出惡言的總統府資政孫運璿也難免感慨。
在《執政告白》中,李登輝對當初與他合作過的政治夥伴有頗嚴厲的批評,所幸被批評者都能以寬闊的心胸面對,包括連戰以「雙人探戈」重申他對李登輝的尊重,陳萬水代夫宋楚瑜表達對「很厲害」三個字的肯定。甚至被李登輝褒揚的陳水扁也審慎的回應李扁關係,顯現了政治人物的成熟與自制。
李登輝在政壇上向以權謀著稱,堅強的意志主導著他對理念的貫徹,他的每一出手,就像劍道使出殺手的剎那一般,必定招招扣住對手的咽喉。儘管已經退出政壇,但仍心心念念深恐他執掌十二年的大政方向會有所改變。所以他還要出訪日本、美國,還要思量年底選後的政治重組。
或許這是出於一種對台灣前途的使命感,或許是出於一種對於生命價值的追求。然而一個政治人物最必須認清的就是,曲終了就必須下台,台面上已經換角了,戲就由別人唱,還捨不得離去而在台上攪和,必然會使得一齣戲唱得不三不四。再說,人生的一切終究由不得你不放下。
孫運璿自從卸下閣揆職務後,在政壇上一向低調,對李登輝也不曾說過一句重話,但他說這本書的內容「對人不好,對事不好」,他看了實在難過。政壇的風風雨雨如梭往來,很快就會成為過眼雲煙,政治人物的成敗終究不是靠自己來說,歷史會給一個公正的評價。
《下一篇:為台灣帶來光明未來的工程師》 |